<
    第060章 锁灵藤(20)

    李醇熙本来想要站直身体, 质问她的师尊,虽然她一向尊师重道,但却有自己的一套看法, 如今乍然听见李梦浮不分青红皂白, 连证据也没有便要宣布与大师兄为敌,她自然有些按捺不住。

    纵然是师尊, 她也要拒绝。

    但是三师弟却拦住了她。

    李醇熙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,心底也因此积攒了一些火气,只不过是对师尊的。她死死咬住下唇, 不明白自己只是出去外面历练了几年, 为何门派竟会变得如此这般……可以称得上糟糕。从未见过的人心阴暗被铺陈在李醇熙面前,让她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等到散会,李醇熙本想拉着三师弟去问问到底发生了何事, 却发现竹景似乎很慌忙地朝着什么方向离开了。

    李醇熙慢了一步, 便没拦住。

    站在正殿外面,暑夏的阳光打在身上,令她耳目有一种灼热的昏沉感觉。

    太多事情了。

    韩无双身上的蛊虫, 师尊对大师兄过分敌意的态度,还有哪怕李醇熙心性再率直,这几日在暗中调查时感觉到的门派平静表象下的暗潮涌动。

    桩桩件件,好像和扑面的阳光一起化成了某种黏腻沉重的东西,压得李醇熙有些喘不过气来。

    该怎么办?

    她问自己, 却始终感觉有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。这个时候, 李醇熙就有些恼怒地想,如果大师兄在就好了。假如大师兄还在, 她不必去当这无涯派万人的表率,去主动地为师弟师妹们承担难题。她也可以像从前一般, 躲在大师兄的庇护下,无忧无虑。

    可大师兄离开了,而且就是被他所庇护的门派逼迫离开的。于是扯开了青年为她织就多年的善意谎言,李醇熙顷刻间便感受了命运卡在咽喉的感受。

    她也不能退缩。

    大师兄不在,她就必须替大师兄承担起一切。

    “醇熙。”熟悉温润的声音自身后传来。

    李醇熙下意识转身,便瞧见从正殿走出来的李梦浮。李梦浮修为高深,自李醇熙上山时,就一直保持着一副从未变过的好样貌。

    但莫名地,李醇熙感觉师尊多了几丝陌生。

    师尊收她为徒,给了她往昔从来没有的宠爱,灵石、丹药,这些李醇熙从来不用操心,就连她的名字也是李梦浮赐予的。旁人都说,她这个凡人孤女是修了天大的福分,得到这么一个宛如亲父的师尊。李醇熙也一直很感激很敬重李梦浮。她十分知足,也懂得何为知恩图报。

    可此时此刻,望着那张端方的面皮,李醇熙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心里多了几分怨怼。她甚至有些想不管不顾地开口质问李梦浮为何要这般对待大师兄。

    分明他们都应该知道,大师兄从来不是这样的人。

    可是,那抹陌生感让李醇熙总归是有些迟疑。她隐约感觉到了李梦浮一直以来的慈祥不过是某种表层上的东西,或许正如无涯派暗地的腌臜,她也并未认清过这个师尊的真面目。

    李醇熙心里面天人交战,最终只是僵硬地扯了下嘴角:“师尊。”

    她一向如此,情绪惯会表露在脸上,哪怕心里做了决定,可也没办法转瞬就恢复成那个以前敬仰李梦浮的小徒弟。

    李梦浮摇了摇头:“我知道,你在怨我这般对远之。只是醇熙,你一直游历在外,并不知道这些年他所做为何。”

    李醇熙目光冷却了下来:“师尊,我虽未见,但我的心也可以判断。”

    “孩子话。”李梦浮噙了一抹笑,像是在看不懂事的小孩。

    这让李醇熙心底的火气又升了一倍。

    “师尊要是没有其他要事,”她硬邦邦地说道,“徒儿告辞,今天还未来得及修炼。”

    李梦浮却道:“等等,去看望一下你师娘,自打你入门,还一直未曾见过她呢。”

    李醇熙愣了一下:“师娘……竟是出关了?”

    在李醇熙的记忆中,她总是听旁人说,师尊李梦浮有一个情意深重的道侣。只不过师娘早年似乎在某次秘境试炼中伤了根基,因此身体一直不大好,所以长年闭关。

    李醇熙上山这十几年里,从未见过师娘一面。如今师娘出了关,按照礼法来说,于情于理,她都得去拜见的。

    那是师尊的道侣,也是她名义上的师娘。李醇熙将李梦浮从前当做养父一般,对师娘虽未见过,可总是听闻师尊和她鹣鲽情深的逸闻,便也爱屋及乌,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师娘也多了些爱戴。纵然如今和师尊意见有些相左,可这并不应该影响她对师娘的看法。

    李醇熙沉吟了一下,道:“那徒儿先去见过师娘。”

    李梦浮的洞府在穹峰旁边的另一处独峰上,两峰之间横亘着狭窄的云海,仙雾渺渺,只要御剑才能过去。

    到了独峰,李醇熙收起本命武器,漫步在葱郁林间,不一会走到林海尽头,便瞧见远山如黛,山崖峭壁,一抹瀑布自峭壁跃下,在平坦坡底积成一片大湖,湖水旁边飘着几只皮毛光滑的飞鹤。

    大湖旁边,有几个竹林小筑,小筑旁边涌翠竹铺成长长的一条窄路,直通到湖前,湖边停着一只竹木筏。上面白衣飘飘,似乎卧着一位女子。

    李醇熙脚步迟疑了一下,随即才下定决心,快步走上前去,在竹路离木筏有几步距离处停下,沉声行礼:“徒儿拜见师娘。”